《锦绣芳华》开播,热度直接超了《国色芳华》。
究其原因,三个一样,一如既往的精致,始终如一的有料,延续前作的好看。
先说杨紫,何惟芳沉冤得雪,身体抱恙,蒋长扬到屋中照顾,为她擦拭头发,待蒋君上手,杨紫的微表情细腻变化十分传神。
先是震惊,不料蒋君真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,但她又不能表现的太明显,于是强装震惊,但绷得僵直的身体还是出卖了她。
其实她也对蒋君有意,只是羞于表达。
为了不让蒋君看出来,何惟芳打断了他继续为自己梳头发。
然后说道:“你我本是演戏,不该真切,若是月老会错意,把你日后姻缘红线全剪了,可莫要怪我”,说这番话时,杨紫的语气疑问中略带娇嗔。
一是试探蒋君的意思,期待一个肯定的答复,所以她的眼神一直偷偷地向蒋君那边瞅,身体也不自主地往那边微微侧。
二是享受这一刻的温情,心里是窃喜的,所以显露出了小女人的娇嗔,她在外都是大女主示人,偶尔也需要别人的照顾,这些细节,杨紫全演了出来。
最后,蒋长扬说:“若是月老给我胡乱缠了谁,我便亲手将那红线剪断。”
听到这番话,何惟芳甚是欢喜,她已知蒋君心意便嘴角微微一笑,但转念一想,他俩应该是逢场作戏的状态,立马恢复到正常的样子。
蒋君不小心缠住了头发,她也不生气,而是温柔的说“别扽了,缠成死结了”,与往日处理生意时的她大相径庭,于寻常处见功力,于细微处见真章,越是生活化的情节越难诠释,但我们在杨紫这可见化繁为简。
李现饰演的蒋长扬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稳字。
剧中稳,不显山不露水却运筹帷幄,决胜于千里之外,世人皆晓他纨绔,却不知他心有锦绣,可织乾坤,稳中藏变,需细品,方知个中滋味,李现的演技也是这样。
如他为防县主再生歹意,先是以物威慑,再陈清利弊,言语中尽是谴责之意,虽语气不那么激昂,但足见强硬之姿,一寸不可退让,搭配凌厉眼神,霸气护妻的姿态不怒自威。
还有与牡丹唱双簧惩治莲舟那段,蒋长扬故作生气。
动作和表情随着牡丹的计划而变化,但不能让莲舟察觉到,于是蒋长扬就在使劲藏,藏住往日的手段,李现的这份克制在角色中可见。
后与宁王的交锋,一个眼神对视,暗流涌动,风起云涌,似有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,过瘾啊过瘾,演员让剧集锦上添花,这不具象化了。
好看在故事依旧紧凑,角色仍然立体。
何惟芳不惧权贵,心思缜密,与其他女性一起托举打破偏见,被诬陷害人性命一案,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,知进退,懂谋略。
花鸟使唇枪舌战,三言两语深谙人性与时局。
由外及里的威慑县主,不给县主日后再拿此事再做文章的机会,办事干净利落,跟何惟芳一起搭档,不仅欢乐无比,还雷厉风行。
随后智斗莲舟,蒋郎与宁王的权谋之战一触即发。
县主也在对牡丹蠢蠢欲动,刘畅已然进化,不再似以前那般纯粹变得阴鸷,对牡丹依旧贼心不死。
各条支线犬牙交错,只待平地惊雷,鹿死谁手,确有看下去的动力。
精致在古朴,众所周知,做新易做旧难,尤其是文字的讲究上。
许多国产剧的古风都是附庸风雅,如最典型的台词,看着之乎者也,其实就是大白话里夹杂几句古词,像“说出吾名,吓汝一跳”之类。
充其量就是把你我他换成了汝吾其,再加这般那般等代词,有的拽些不合时宜的成语就妄称古雅了,然而既不古也不今,宛如四不像,观众听着也难受。
但《锦绣芳华》的台词却没有国产古装剧的通病。
听起来没有强行之感,人称代词不会故意改变,剧中根据角色知识水平不同所说的话也各异。
如蒋君、何惟芳他们有文化,台词多些引经据典,三礼五经,而大福大大咧咧,没读过什么书,说话就偏向于白话文,市井俗语更多。
并不会因为他们是古人就让每个人都咬文嚼字,《锦绣芳华》的解法更真,更接近于古代,自然不会有违和,观感也舒适,甚至有时候不像在看剧,而是在看大唐纪实,这就是细究台词的重要性。
目前刚刚开始,再给《锦绣芳华》一些时间。
我预计,应该会和《国色芳华》一样精彩,不负大家期待。